习近平代省长在福建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1999年政府工作的基本回顾

    1999年是新中国成立50周年和澳门回归祖国之年。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省各级政府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共福建省委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共十五大、十五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全国“两会”和中共中央12号文件精神,认真执行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决议,按照“坚定信心、再创佳绩,迎接新中国成立50周年”的要求,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克服了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基本完成了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国民经济稳步发展。根据统计快报,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628.04亿元(现价,下同),增长10%(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增长速度居全国前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提前一年实现比1980年翻三番的目标。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40亿元,增长6%;乡镇企业总产值5480亿元,增长18%;粮食总产942.17 万吨,因灾害影响和结构调整减产15.94万吨。工业经济效益提高,全年工业增加值1346.99亿元,增长2.2%;工业产品产销率达97.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1120亿元,比计划少86亿元,增长6.8%;67个在建重点建设项目有22个建成或部分建成投产,福泉高速公路、东南汽车等31个省定国庆前建成的项目按质如期竣工。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全年财政收入312.57亿元,增长11.2%,其中地方级收入208.92亿元,增长11.4%;财政支出278.71亿元,增长9.4%,连续十五年实现收支平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6.25亿元,比计划少53.75亿元,增长10%。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下降3.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0.9%。金融形势保持平稳,各项存款余额增加369.9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增加268.15亿元。

     (二)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按照全省经济结构调整方案,加大了落实“九五”后两年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确定了86个重点项目和86家重点扶持的企业及企业集团,进一步落实了工作责任制和择优扶强政策,新组建了一批骨干企业集团,优化了资源配置,基础产业得到加强,高新技术产业有新的发展。认真贯彻中共福建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决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快山区发展的决定》,加强山海协作,促进了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加快山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全省所有制结构不断改善。

    (三)各项改革继续深化。完成了国企改革和脱困的年度目标,国有经济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国有经济支配力和控制力得到增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快。积极帮助企业减轻负担,全面推进分离企业办社会工作,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再就业率达62%。养老保险覆盖面达70.68%,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已达97.7%。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在厦门、莆田两市试点的基础上,研究确定了漳州、龙岩、南平等部分地市的医改方案。房改方案和住房分配货币化办法已出台实施。农村改革进一步推进,土地延包发证工作基本完成。根据中央部署,完成了省级政府机构改革的准备工作,金融体制、投融资体制和财税制度改革继续推进。

    (四)对外经贸在困难中开拓前进。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省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制定了一系列扶持鼓励政策,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千方百计扩大出口,积极吸引、利用外资。全年出口103.76亿美元,增长4.1%,外汇从净售汇转为净结汇26.96亿美元,出口额和结汇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0亿美元,与去年持平,居全国前列;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国际旅游业继续发展。闽台、闽港、闽澳交流交往和经贸合作进一步加强。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第三届世界福建同乡恳亲大会、福州国际招商月暨海峡两岸高新技术及产品博览会、海峡两岸(福建漳州)第二届花卉博览会等大型活动,取得了较好成效。

     (五)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59.8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91元,剔除物价因素,实际分别增长7.2%和6%。按照中央的部署,较大幅度提高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工资和“三条社会保障线”标准以及“五老”人员生活补助标准。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群众办的15件实事基本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整治市容市貌和村镇建设力度加大,城乡人民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进一步加大扶贫攻坚力度,造福工程搬迁3万人的任务如期完成;继消除闽东茅草房之后,又基本解决了连家船民上岸定居问题,全年安置连家船民上岸定居1.3万人。贫困地区、老区基点村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五通”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六)社会事业全面推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技术创新,加速了高新技术的发展及其产业化,科技成果加快转化,福州、厦门、泉州等城市被评为全国科技先进城市。教育“两基”继续巩固提高,素质教育全面推进,高等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农村教育事业得到加强。以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为主线,实施精品战略,创作出了一批好作品,成功举办了第三届福建艺术节。“123健康工程”继续推进,医疗卫生设施条件得到改善,争创卫生城市活动广泛开展,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努力提高运动竞技水平,成功举办了全省少数民族运动会、农民运动会、老年人运动会、残疾人运动会和第四届全民健身节。计生工作基本实现了“三为主”目标,连续九年较好地完成了国家下达的人口控制计划。环保工作以“一控双达标”为重点,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取得良好成效。全面实施《土地管理法》,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基本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社会科学事业全面发展,档案、地方志、民政、民族、宗教、气象、地震,以及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新进展。福建会堂、省跳水游泳比赛馆、福州青少年活动中心、厦门会展中心等一批社会事业重点项目相继开工或建成。申报武夷山列入联合国“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目录工作获得成功。

    (七)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积极推进依法治省,认真落实《关于依法行政的实施规划》。全年向省人大常委会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议案6项,制定政府规章5项。普法、执法和执法监督力度加大,政府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民主法制观念增强。各级政府坚持对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认真执行人大决议,主动接受人大监督,认真承办人大代表建议,全年承办的8件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已全部办复,承办省人大代表建议587件,首次实现100%按期办复。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积极支持政协参政议政,全年承办的15件全国政协提案已全部办复,承办省政协提案914件,已办复897件,办复率达98%。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各级政法部门认真履行职能,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持了社会安定稳定。

    (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以迎接新中国成立50周年和澳门回归祖国为契机,广泛开展各种思想教育活动,增强了全省人民的凝聚力和自信心。通过声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国驻南使馆的暴行、深入揭批“法轮功”邪教组织、批驳李登辉分裂祖国的“两国论”,教育了广大干部群众,激发了爱国主义热情,增强了加快发展的紧迫感。普遍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人民群众思想道德水平和城乡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三明、福州、厦门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双拥”共建活动不断深入,军政军民关系更加密切,全民国防意识普遍增强,泉州等11个市县被授予全国双拥模范城(县)称号。按照中共中央要求和中共福建省委部署,在省政府及成员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开展“三讲”教育,纠正了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积极推进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查办了一批大案要案,查处了一批腐败分子,广大干部从中得到教育和警示,增强了廉洁自律的自觉性;有针对性地开展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群众性活动,取得新的成效。

    各位代表,在过去的一年中,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中共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英明决策的结果;是在中共福建省委领导下全省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的结果;是省人大监督、省政协参政议政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及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同舟共济的结果;是各级政府克服困难、努力工作的结果;是中央各部委、驻闽部队、武警官兵大力支持、无私奉献的结果;是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外友好人士热情相助、真诚合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福建省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全省各条战线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驻闽部队、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以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外友好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不快,新的经济增长点不多,科技对经济发展的牵动力不足;沿海和山区的发展不平衡在短期内还难以消除,加快山区发展的任务还很繁重;对外经贸形势依然严峻,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消费需求乏力,物价继续低位运行;部分国有企业脱困和转制难度大,下岗职工再就业面临较大压力;农业结构调整任务繁重,农民增收困难较多;部分下岗职工、城镇低收入居民和贫困地区、老区基点村、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及灾区的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社会事业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够协调,人口、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任务艰巨;走私、制假、偷私渡屡打不绝,恶性刑事案件时有发生,群众对社会治安状况还不满意,安全生产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政府机关在依法行政、工作效率等方面还有不足和缺点,部分工作人员素质不高、作风飘浮、群众观念淡薄,有少数人违法违纪、以权谋私、奢侈浪费,影响了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0年政府工作指导思想和主要预期目标

    2000年是世纪交替之年,也是完成“九五”计划奋斗目标的最后一年。做好2000年的政府工作,对于全面实现我省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并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

    世纪之交,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新一年的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国际范围内,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阻挡,有利于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一个和平环境,但是,西方敌对势力不愿看到中国日益强大,竭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我们既要抓住有利的和平时期加快发展自己,又要做好应对和消除来自国际方面各种干扰的准备。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加快,世界范围内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科技进步迅猛发展,国际跨国大公司影响力日益增大,为我们加快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积极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加速发展高科技、吸引国际跨国大公司来我省投资,提供了极好机遇,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存在的发展差距,看到西方发达国家掌握着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权,我们必须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在激烈的世界经济竞争中善于抢抓发展机遇,加快提高我省的综合竞争力。我国将要加入世贸组织,这是中央为确保我国在新世纪的国际竞争中的有利地位作出的重大决策,有利于促进我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促进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观念的进一步转变,有利于加快我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有利于为我省国民经济特别是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营造较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促进我省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有利于进一步扩大闽台经贸合作与交流,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加入世贸组织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共存,如果不尽快提高我省的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就有可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一定的风险,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入细致地研究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应对措施,在思想上、知识上、工作上、人才上和法规政策上、发展战略上、管理水平上做好准备,做到创造条件,争取利大于弊,把握胜机,加快发展自己。香港和澳门相继回归祖国后,台湾问题更加凸现出来,有利于我省充分发挥对台的独特优势,加快发展步伐,但是,我们也要高度警惕台独势力为祖国和平统一设置障碍对闽台经贸合作与交流产生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要做好进一步扩大闽台合作交流和坚决反对台独势力分裂祖国的两手准备。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将会使原来倾斜于东部沿海的某些政策和资金向西部转移,这要求我们今后既要更多依靠自己的力量加快发展,又要积极参与西部开发,为我省现代化建设创造新的发展空间。

    总的来看,在世界进入新千年之际,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对我省是机遇与挑战同在,机遇多于挑战,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并存,有利条件大于不利因素。新的任务要求我们必须把福建的事情办得更好,新的形势有利于我们把福建的事情办得更好;我们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开辟的胜利航向,有中共福建省委的正确领导,有改革开放20多年来所取得的宝贵经验和奠定的经济实力,有全省广大人民群众的团结奋斗和台港澳同胞、海外乡亲的大力支持,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福建的事情办得更好。我们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按照中共中央和中共福建省委的部署,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坚定信心、团结奋斗,立足现有基础,发挥自身优势,精心安排和组织好今年政府的各项工作,带领全省人民把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2000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进一步贯彻中共十五大、十五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执行中央关于推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紧密结合福建实际,加快依法治省进程,实施科教兴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扩大内需,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稳定农业的基础地位,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全面完成“九五”计划的各项任务,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2000年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在提高效益的前提下,力争更快更好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外贸出口增长3%,实际利用外资40亿美元;财政总收入增长9.2%,其中地方级收入增长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与去年基本持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5%;年末总人口3360万人,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4‰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以内。
    在新的一年中,全面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必须立足实际,着眼大局,把握好五个关键环节:

    一要努力争取有效益的较快增长速度。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我们面临所有问题的关键。发展决定着地位,代表着形象,牵动着全局,关系着未来。从当前看,没有一定的增长速度,企业会更加困难,就业压力会更大,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会更多,这就需要我们抓住和解决这个主要矛盾来带动全局;从长远看,全面完成“九五”计划,实现跨世纪发展目标,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更好地发挥我省在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中的特殊作用,也需要有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当然我们要的速度,必须是以加快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为前提的速度。效益是发展的灵魂,速度和效益相比,效益更为重要,更为关键。只要是有市场、有效益、没有水分的速度,就要积极去争取;只要是能够给人民群众带来实惠的速度,就要努力去实现。

    二要着力解决好深层次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今年我们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但是,机遇并不等于发展,最根本的还要看我们能否抓住和利用好机遇。当前,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着经济结构不够合理、产业水平不够高优、新经济增长点不多、部分国有企业特别是境外企业经营困难、有的地方干群关系不够融洽等深层次问题,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不仅会制约我省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还可能使我们丧失面临的大好机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迎难而上,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好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与国家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结合起来,从内外两个方面增强经济的发展动力。

    三要切实优化经济发展的软环境。软环境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直观体现,代表着一个地区的整体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在改善软环境方面下了很大力气,取得了明显成绩,但是,软环境不够优化的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今年,各级政府要以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严明规范和政令畅通的法制环境、安定稳定的治安环境为重点,切实优化经济发展的软环境。

    四要坚持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经济发展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对经济发展具有推动和加速作用,要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就必须保持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省的国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为社会事业的进一步协调发展奠定了一定物质基础,我们有能力有条件适当加快社会事业的发展步伐。我们要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进一步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五要科学有效地发挥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方面要求各级政府要转变职能,实行政企分开,不包办企业的事务;另一方面,要求政府必须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否则,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培育新经济增长点、扩大内需、科技创新、优化发展环境、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等工作,都难以有效推进。当然,这并不是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去,而是在放活微观经济的同时,科学、有效地运用财税、金融、产业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等手段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这既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总结,也是新一年各级政府的努力方向。 

    三、2000年政府工作任务

    实现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要突出重点,发挥优势,扎扎实实做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努力扩大投资和消费,有效拉动经济增长。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是有效需求不足。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里出台的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措施,千方百计保持国民经济的较快增长。

    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带动社会各方面扩大固定资产投资。今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10亿元,增长8%,安排在建的省重点建设项目44个,省预备重点建设项目24个,其中“重中之重”项目10个,即漳诏高速公路、福宁高速公路、梅坎铁路、外福铁路电气化工程、棉花滩水电站、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厦门东渡港区三期工程、福州市第二水源供水和洋里污水处理厂及福清闽江调水工程、龙净脱硫项目一期工程、电子工业基地建设项目。以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技术改造为重点,选准项目,争取更多的国债资金,努力扩大投资规模。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作用,进一步放开投资领域,加大政策引导力度,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争取吸引更多的外资和社会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进一步加强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储备一批能增强发展后劲的项目,争取较多的项目纳入国家“十五”计划。要坚决制止盲目重复建设,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严格工期计划和投资概算管理,狠抓工程质量,依法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和工程质量事故。

    开辟多种渠道,培育消费热点,推动城乡人民消费。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完善住房货币化分配办法,进一步开放住房二级市场,促进住房消费及相关产业发展。在努力提高农民购买力的同时,为农民提供适销对路的商品,扩大农村消费。加快城乡电网改造和农村电力体制改革,进一步做好城乡同网同价工作,扩大电力消费。积极引导居民增加教育、文化、体育、旅游等消费,拓宽服务性消费。进一步拓展省外市场,积极举办各种展销会、博览会和交易会,提高闽货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调整消费政策,抓紧清理不合理的限制消费的有关政策规定。整顿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各种制假售假活动,优化消费环境。

    (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增强经济竞争力。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是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根本性措施。要以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区域经济结构和城乡经济结构为重点,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继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使一二三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要加强第一产业,根据市场对农产品多样化和优质化的需求,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努力提高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整体素质,压缩、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集约发展优势产业。积极推进“石化一体化”,进一步加强交通、通讯和电力、电网建设,强化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加大传统工业改造力度,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今年要完成技改投资165亿元,推广“五新”项目1500项左右,推动企业创名牌、上规模。加快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组建一批企业集团和龙头企业,促进林纸结合、电冶结合、电化结合。对已经确定的86个重点项目、86家重点扶持的企业和企业集团,逐一制定扶优扶强、培育名优产品的具体措施。大力扶持有效益、有市场、符合产业政策的中小企业。在政府政策引导下,通过市场机制,淘汰那些扭亏无望、浪费资源、技术落后、质量低劣、污染严重的企业。发展第三产业要与扩大内需相结合,着眼于生活的现代化,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加快旅游、金融、商品流通、文化教育、社区服务和中介服务的发展。我省海洋资源丰富,要以海洋水产、港口海运、海洋高新技术开发、滨海旅游和临海工业为重点,全面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促进全省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优化所有制结构。要进一步落实中共福建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决定》,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积极营造有利其发展的政策和社会环境。沿海地区的非公有制经济要抓住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机遇,尽快上规模、上水平;山区要进一步放宽政策,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使其在数量、规模、比重上有较大突破。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到境外、山区投资发展。

    调整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加快山区发展步伐。在保持沿海发达地区快速发展的同时,切实贯彻落实中共福建省委六届九次全会《关于进一步加快山区发展的决定》和省政府实施意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面的作用,在资金安排、项目布点、技术开发、吸引人才等方面向山区倾斜,重点帮助山区搞好资源开发,改善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条件和经济环境,加强山海协作,着重抓好50个示范项目,加大对边界县的扶持力度,通过转移支付、对口帮扶等措施,加快山区经济发展,增强发展后劲,力争到2000年底全省山区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三番以上。把握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拓展我省经济发展的空间,积极完成中央交给我省的对口支援宁夏、西藏林芝地区和重庆三峡库区的任务,搞好三峡库区农村移民搬迁入闽试点工作。

    调整优化城乡经济结构,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按照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提的“小城镇、大战略”的要求,抓紧小城镇规划的编制和完善,把小城镇建设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长期规划。将小城镇建设作为扩大内需、促进发展的重要方面,抓好小城镇建设的试点工作,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主要依靠社会资金建设小城镇的多元化投资和建设体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引导乡镇企业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提高科技含量,争创名牌,培育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企业集团,增强乡镇企业竞争能力,积极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农村二三产业与村镇建设同步发展。

    (三)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稳定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农业如果出问题,整个经济工作都会被动。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全面推进小康建设,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进一步稳定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要按照适应市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继续压缩不适销品种,加快引进、选育和推广优良品种。保护基本农田,严禁乱占耕地,切实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积极发展畜牧、水产和林业,鼓励粮食主产区通过发展畜牧业转化剩余粮食,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创汇农业,着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引导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优化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

    我省是粮食调入省,人均占有水平不高,粮食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要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减少劣质早籼稻种植面积,增加优质稻种植面积,扩大其它杂粮种植面积。理顺价格,落实优质优价政策,搞好产销衔接,保护产粮区、粮农种粮积极性。要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贯彻落实中央的粮食政策,加强粮食收购市场管理。加快改革步伐,促进国有粮食企业尽快走出困境。

    高度重视农产品流通和加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要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在合理布局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建设一批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力支持和鼓励各种农民专业运销联合体、合作组织和个体营销大户进入流通领域,发展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产品销售队伍。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落实农产品运销的“绿色通道”政策,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着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实施品牌战略,逐步实现农业生产标准化和规范化。

    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大力实施以种子工程为核心的农业科技工程,积极开发和推广高产优质高效技术、加工保鲜储运技术和农业降耗增效技术,加快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技术推广体系和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以闽台农业交流与合作为重点,扩大农业的招商引资,加强对优良动植物品种和高新、适用技术的引进。

    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依法增加财政支农资金,增加农业信贷投入,积极引导和鼓励个体经济、私营企业、外资及农民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有效提高防灾抗灾能力,加大“五江一溪”治理力度,加快“五大防御体系”建设步伐,巩固完善千公里海堤,继续建好千公里江堤,实施千万亩节水灌溉工程。今年要完成190公里城防建设、110座病险水库加固、完成50万亩节水灌溉和8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任务。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强水土保持。加快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步伐,加大森林、林木、林地资源保护管理力度,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继续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和小康建设。要继续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巩固扶贫成果,做到决心不动摇、政策不改变、工作不放松、投入不减少。完善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相结合的政策。要把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放在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户和低收入人口上,进一步落实筹集扶贫基金,省财政要增加小额信贷贴息资金。继续实施“造福工程”,再安排2万人搬迁。今年要基本解决老区基点村(行政村)和少数民族地区行政村的“五通”问题。加强分类指导,全面推进小康建设,做好10个宽裕型小康示范县试点工作。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地搞好新村建设,抓好村容村貌整治,进一步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

    全面落实农村政策,加强农村经营管理。全面完成土地延包合同签订工作,建立健全土地承包合同的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积极性。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四)打好国企改革和脱困攻坚战,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今年是国企改革和实现大中型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目标的决战之年。要贯彻落实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和中共福建省委六届十一次全会精神,把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到年底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着力解决国有企业实际困难。今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工业亏损企业要有三分之二以上扭亏,亏损面控制在20%左右,资产负债率降至60%左右。进一步落实国家和省出台的扭亏脱困政策,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实行一厂一策,分类指导,解决好增资减债、职工下岗再就业和基本生活保障等问题。继续落实企业兼并破产、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和债转股等重要措施。基本完成剥离企业办社会工作,认真清理企业“三乱”,切实减轻企业负担。采取更加灵活的措施放开搞活中小企业,对目前仍未放开的中小企业,可通过发挥民间资本作用、发展混合型经济等多种形式放开经营。

    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今年,要力争80%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以改革企业管理体制、转换经营机制、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为重点,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我省列入国家520户重点企业中的11户企业,要完成规范化的公司制改造。条件成熟的大中型国有企业要通过规范上市、中外合资和企业相互参股、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入股、企业职工持股等方式,改造成为混合所有制的经济实体,重要的企业由国家控股。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培养造就一批德才兼备的企业家队伍。积极推进企业劳动用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认真抓好企业经营者年薪制试点。

    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的有效形式。按照“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的原则,组建省市两级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规范政府、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公司和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和约束机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大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以市场为导向,围绕品种、质量、效益和扩大出口,集中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重点工艺的技术改造。加强政府对企业技改的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精心组织和实施国家和省级重点技改项目建设,促其尽快建成投产。

   加强企业监督和管理工作。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突出抓好质量管理、营销管理、资金管理和财务管理,推行厂务公开和物资公开竞价采购制度。改进和完善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稽查和监管方式,组织开展国有企业资本金绩效评价工作,建立健全企业年度审计制、经营者离任审计制,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五)积极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面对亚洲经济复苏、全球性经济结构调整和我国将要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抓住机遇,迎难而上,推动我省外经外贸工作上新台阶。

    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千方百计扩大出口。我国将要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扩大我省纺织、服装、鞋帽、建材等劳动密集型传统优势产品的出口,有利于我省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我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出口产品质量。要按照世贸组织规则和国际市场需求,调整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继续扩大传统劳动密集型优势产品的出口。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用新技术、新装备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进一步扩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加快国有外贸企业改革和战略性重组,采取多种形式搞活外贸企业,鼓励工贸公司和各类生产企业扩大出口。加快市场多元化进程,恢复和拓展亚洲市场,扩大美、欧等发达国家市场,大力开拓中东、东欧及独联体、非洲、拉美等潜力巨大的市场。拓展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鼓励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到国外投资办厂。加强对境外直属企业的整顿和监管。

    扩大招商引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要抓住国家对外商投资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高新技术项目实行税收优惠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资准入条件放宽的机遇,逐步改变我省外资主要集中在港澳台地区、东南亚和美国、日本等国的局面,实现引进外资的多元化。积极推动商业、金融、保险、旅游等服务业和能源、交通等领域的招商引资工作,突出抓好12个重大利用外资项目。把握全球跨国购并潮流,有重点地推动国有大中型企业与跨国公司的联合。鼓励外资企业进行技术开发和创新,扩大在国内采购原材料和配件。办好第四届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第十六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世界福清同乡会、福州国际招商月暨海峡两岸高新技术及产品博览会、第四届世界同安联谊会、第三届湄洲妈祖国际文化旅游节等重大对外经贸活动。继续发挥厦门经济特区的龙头作用,进一步办好经济特区。拓展各类开发区的功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宣传推介,盘活用好存量土地,把开发区办成吸引国际跨国公司投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

    进一步优化外经贸环境。认真落实中央和省里出台的扶持外经贸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加强检查协调,改进服务,办好现有“三资”企业。密切关贸、税贸、银贸、科贸协作,建立对外经贸管理和服务新体制。继续严厉打击走私,维护良好的外经贸秩序和国内市场秩序。

    (六)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扩大福建与台港澳侨的合作与交流。我省在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中地位特殊、作用突出、责任重大,要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对台工作的总体部署,进一步扩大闽台合作与交流。要认真宣传贯彻《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及其实施细则,切实保护台湾同胞投资的合法权益。努力办好现有台资企业,放宽台商投资领域,不断引进新的符合产业政策的台资企业。进一步完善台商投资区的区域布局和总体规划,继续办好福州马尾及厦门海沧、杏林、集美台商投资区和福州、漳州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继续加强口岸建设,进一步搞好两岸试点直航,努力促进两岸直接“三通”。充分发挥闽台渊源优势,积极推动科技、文化、教育、医药、卫生、体育等各个领域的对台交流,加强防御自然灾害的合作,共同开展农业、水产、林业和海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研究。扩大对台招生,争取在闽就读台生人数有较大增加。加大反对“两国论”和“台独”的斗争力度。

    大力推进闽港、闽澳经济合作。充分发挥闽港、闽澳经济合作促进委员会和港澳各闽籍社团的作用,进一步密切与港澳的合作交流。积极利用香港资本市场,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来闽设立分支机构。继续举办闽港台金融合作研讨会,务实地探讨闽港台金融合作的具体途径。积极发挥港澳中介桥梁作用,促进与台湾的经贸合作与交流。加强闽澳经贸合作,拓展欧盟和葡语系国家市场。

    推动侨务工作和外事工作上新台阶。要进一步了解侨情、理解侨心、维护侨益、发挥侨力,使侨务工作更好地为侨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继续做好老一辈华侨华人工作,加大对新生代华侨华人工作的力度。认真做好侨务引智工作,推动“百家侨资企业树形象工程”。开辟对外交往新领域,积极利用邀请外宾来访、友好城市、使领馆、民间交往等渠道,更好地为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七)认真抓好财政增收节支,科学运用财税和金融手段促进经济发展。发挥财税、金融政策的导向作用,运用税收、预算、贴息、信贷等手段,鼓励和引导扩大社会投资、消费和外贸出口,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进一步实施国家的积极财政政策,用好中央国债资金,扩大利用世行、亚行和政府间贷款,带动社会各方面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集中财力保工资发放、保法定增长、保重点建设,安排好改革和稳定所需要的支出。各级财政要坚持收支平衡,不要寅吃卯粮,不得将工资等硬缺口留在盘子之外。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县市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强指导监督,帮助财政困难县提高财政运行质量。加强规范财政管理,推进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加强财政预算的硬约束,逐步推行部门预算,增加预算透明度,减少执行的随意性。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研究制定并逐步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积极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加强财政法制建设,健全财政监督机制,加强审计监督。

    加强税收管理,深化征管改革,努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税收征管运行机制。要认真贯彻“加强征管,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的方针,严格依法征收,既堵塞漏洞,又不收过头税。

    认真落实各项货币信贷政策,改进金融服务,进一步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改造,保障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生产流动资金需要。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的信贷投入,落实国有大中型企业增资减债的金融政策,做好债转股工作。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要大力支持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加大直接融资力度,抓紧做好一批信誉好、发展潜力大的公司上市前期工作和企业发行债券工作。继续办好福建兴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继续整顿城市信用社和信托投资公司,规范农村信用社,抓紧完成农村合作基金会清理整顿任务。坚决取缔和打击金融“三乱”,及时处置各类金融风险,创建金融安全区。

    (八)认真实施科教兴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福建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施科教兴省战略的决定》,坚持把实施科教兴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以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为重点,加快科技进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有条件的企业要建立技术开发中心,实现市场开拓、技术创新和生产经营一体化。加强产学研结合,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加强重要领域的应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选准重点,集中攻关,力争取得突破。继续办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抓住信息科技产业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支持和发展个体私营科技企业和中小型科技企业,培育和壮大科技咨询产业。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今年底,全省大多数科研机构和设计单位要完成转制任务。增加政府对科技的投入,今年省级财政安排的科技三项费用和科学事业费比上年增长14%,比《关于加快实施科教兴省战略的决定》中提出的要求高出2个百分点。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科技开发,建立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机制,逐步形成多元化的科技投资体制。重视培养青年科技人才和科技企业家,建立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实行重奖,鼓励留学人员和海外科技人才来闽创业。普及科学知识,鼓励创造发明。繁荣发展哲学和社会科学。

    围绕建设教育强省的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加强德育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设一批素质教育的示范县(市、区)和示范学校。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两基”质量。加快发展高中各类教育,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普及高中教育。实施劳动预备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高劳动者素质。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进一步发展远程教育。加大与教育部共建力度,推动厦门大学进入全国跨世纪重点高校建设行列。加快福州大学“211工程”和省属高校20个重点学科建设步伐。出台并组织实施高等学校和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方案。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今年省级财政对教育的支出安排比上年增长30.9%,比《关于加快实施科教兴省战略的决定》的要求高出18.9个百分点。积极探索多形式发展教育产业的路子,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

    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认真落实“三项基本国策”。计划生育工作要以巩固提高“三为主”、率先实行“两个转变”为中心,努力推进人口与计生工作的综合治理和优质服务,为赶上一类省水平和全面实现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第二步奋斗目标奠定基础。做好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工作。环境保护工作要强化市长(专员)目标责任制,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流域性、区域性和行业性污染防治工作,严格把好源头关,认真抓好限期治理,全面实现“一控双达标”的任务。土地管理工作要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全面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和土地计划管理,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努力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加快发展其他各项社会事业。抓好省博物馆、省体育馆等一批社会事业重点项目建设。继续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实施精品战略,多出优秀作品,进一步繁荣文艺。推进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巩固城乡卫生服务网络,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控制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进一步改善医疗卫生设施条件,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推动全民健身体育的发展,选拔和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调整优化竞技项目,力争奥运会和九运会取得较好成绩。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认真贯彻落实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进一步发展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社会科学、档案、地方志、气象、防震减灾等事业,做好民政工作,加快老区建设,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纲要,重视老龄和残疾人事业,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进一步加强与工青妇、科协、文联、社科联、计生协的联系,充分发挥群众团体作用。

    (九)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是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要在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逐步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努力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和新领域,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要把减轻农民负担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措施,清理取消各种不合理的收费项目,抓好农村“费改税”试点。要广开就业门路,积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鼓励兴办第三产业,帮助城镇新增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员通过市场实现就业。继续为群众办实事,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意义重大。建立和完善以失业、养老和医疗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按时足额发放。依法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险费征缴率,努力实现城镇职工养老、失业保险全覆盖。

    大力推进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管理,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出台并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重点抓好单位和职工参保率、基金到位率,加快医疗单位配套改革,建立医患双方监督制约机制。加强社会保障的法制建设,促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保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努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上新水平。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教育,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教育,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无神论和科学精神教育,形势政策、民主法制和维护社会稳定教育。县级机关的“三讲”教育将在春节后展开,要按照中共中央、中共福建省委的部署和要求,认真搞好县级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三讲”教育。以建设安全文明小区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创建文明城市;以抓好小城镇和行政村为重点,推进宽裕型小康和文明新村建设,创建文明村镇;以抓好服务窗口建设为重点,营造“满意服务,情暖八闽”氛围,创建文明行业。继续开展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活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继续深入开展“双拥”和军警民共建活动,开展创建“双拥”模范城(县)和“爱心献功臣”活动,做好拥军优抚工作,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和民兵预备役建设。

    继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虚心听取社会各界意见,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认真执行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定期报告工作,自觉接受监督。积极支持政协及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坚持、完善与各有关方面的联席会议和对口协商制度。进一步强化政府内部监督,把上级行政机关的监督同监察、审计等专项监督结合起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

    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确保社会安定稳定。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积极防范和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推进基层安全创建活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加强隐蔽战线的斗争和沿海反渗透综合治理工作,防范和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严厉打击走私和偷私渡活动,坚决铲除“黄、赌、毒”等各种社会丑恶现象。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继续深入开展揭批“法轮功”斗争,坚决取缔查禁邪教和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活动。认真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妥善处理突发性事件,对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事件,要采取果断措施及时处理。认真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还要精心编制“十五”计划。要深入研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重大课题,坚持经济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体现规划的宏观性、战略性和政策性,体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制度化,确保编制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四、大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今年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任务很重,各级政府要按照“从严治政”的要求,以“三讲”教育为契机,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

    第一,要有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良好精神状态。江泽民总书记多次强调:“每个同志都应当努力使自己尽可能适应得快一些,要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有一种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良好状态”。各级政府工作人员要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反映当代世界新发展的各种新知识,努力使自己的思想水平和知识水平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要把学习理论同加强自身修养结合起来,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学习理论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努力提高驾驭全局工作的能力。我们要在中共福建省委的领导下,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标准,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更加强烈的工作责任心、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团结一致,开拓奋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第二,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和政府的一切方针政策都要以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标准。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必须使每一位政府工作人员都牢牢记住,人民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必须代表人民的利益,必须为人民谋福利,切不可忘记了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时刻将人民群众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真正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干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地贴近群众,真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群众造福。

    第三,要形成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务实高效是现代化建设对各级政府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殷切期望,也是优化经济建设软环境的关键所在。要坚持一切按客观规律办事,提倡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力戒浮夸,不做表面文章,不弄虚作假。要顾全大局,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形成合力。管理是一门科学,各级政府部门要把今年的工作重点放到加强管理上,提高各项工作管理水平,强化工作管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反映真实情况,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使各级政府的面貌有一个新变化。

    第四,要树立清正廉洁的政府形象。为政清廉,是对每一个政府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近年来,有少数政府工作人员经受不住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以权谋私,腐化堕落,一些地方发生了违法犯罪的大案要案,有些典型案件是触目惊心的。这些腐败行为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也危害了我们的事业。我们要按照中共中央和中共福建省委的部署,坚持不懈地抓好反腐倡廉工作,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特别是大案要案,旗帜鲜明地弘扬正气,理直气壮地反对歪风,毫不手软地清除腐败分子,不管涉及哪一级、哪些人,都要一查到底,严肃处理。各级政府要加强廉政制度建设,强化对政府工作人员的反腐倡廉教育。政府领导成员和机关工作人员要增强法纪观念和自律意识,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努力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第五,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中共福建省委《关于依法治省的决定》和省人大常委会《关于依法治省的决议》,严格依法行政,大力推进依法治省进程。建立和完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经常性学法制度和法制宣传教育制度,切实提高广大政府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行政水平。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执行《行政复议法》,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进一步完善政府立法工作程序,认真配合省人大做好地方立法工作。

    第六,要周密细致地做好政府机构改革工作。按照中央总体要求和统一部署,根据精简、统一、效能和责权一致的原则,周密组织实施政府机构改革,确保思想不散,秩序不乱,人员妥善安排,国有资产不流失。要结合机构改革,实行政企分开,把政府职能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上来。加快人事制度改革,继续完善公务员制度,努力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

    各位代表,新中国成立50周年的辉煌成就鼓舞着我们,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历史责任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中共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在中共福建省委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增创新业绩,开拓奋进迈向新世纪,为全面完成“九五”计划的各项任务,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为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手机阅读

    信息来源:

返回顶部